六安市“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九游会棋牌
字号:
六审发〔2021〕37号
“十三五”时期,六安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稳步推进审计全覆盖,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六安的重要时期。面对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赋予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六政〔2021〕17号)和《安徽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六安市“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落实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推动新时代六安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开启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新征程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制度优势。
——健全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对审计工作部署要求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分解落实和督促检查制度,规范完善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和审计机关重大事项报告机制,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实现审计全覆盖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审计对象上,要覆盖所有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地区、部门、单位,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审计资源上,要统筹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形成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内容上,要坚持全面覆盖、重点审计,原则上各项审计都要设定一定的资金抽查比例,有效形成动态常态震慑。审计手段上,要更多运用信息化技术筛选疑点、评价判断、宏观分析,进一步健全“数据分析 现场核查”工作机制,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健全依法审计和科学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坚持依法审计,恪守审计权力边界,严格规范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复核审理、结果运用、督促整改等各环节工作,做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要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谋划和开展工作都要自觉对照相关制度规定,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提升审计管理和运行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教育引导全市审计人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审计业务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三、基本原则
按照“全面覆盖、动态震慑、推动治理、服务发展、维护安全”的工作思路,深刻理解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新定位,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监督保障作用。
——坚持依法审计和客观公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审计法治体系,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从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入手揭示问题,推动规范管理。始终把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己任,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进一步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改革创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把创新作为加强审计自身建设的主旋律,加快补齐补强审计工作的短板和弱项,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盘活用好审计资源,优化审计工作流程,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做到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审计工作“一盘棋”思路,强化对全市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倡导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和国家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提高宏观意识和全局观念,坚持把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审视,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四、主要任务
准确把握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刻理解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的赶超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关注促进扩大内需相关政策贯彻落实、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情况,推动实现经济社会赶超式发展;关注“千百十”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成长性产业培育以及“一基地、一工程、三专项”建设等情况,促进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深化;关注长三角一体化、合六经济走廊、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推进情况,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关注现代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培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促进建成科技创新策源地重要节点城市。
——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围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形成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关注“放管服”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情况,促进营造“四最”营商环境;关注财政管理、投融资体制、涉农资金整合等领域改革试点情况,推动完善地方财税金融制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关注我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开发园区创新开放体制机制建设、对外贸易帮扶政策落实情况,促进打造区域双向开放新高地。坚持以改革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思路解决问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围绕优化生态文明体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注我市“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为主平台的绿色振兴发展新格局建设,推动实现六安绿色崛起;关注强化绿色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关注生态补偿、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改善环境和保护生态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重大项目推进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促进全面筑牢长三角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围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关注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文化、农业农村等民生领域重大惠民利民政策落实及相关民生项目推进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揭示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反映影响民生政策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促进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动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注相关领域制度执行情况,着力揭示违反制度规定、影响制度执行的行为,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关注法治政府建设情况,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注重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促进反腐倡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促进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五、重点工作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促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保障政令畅通,促进政策完善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
——持续加大政策跟踪审计力度。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按季度提出政策跟踪审计重点事项和审计思路,持续开展国家和省、市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推动政策更好落实。
——优化政策跟踪审计组织方式。加强政策跟踪审计与各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采取单独立项和融合实施相结合方式,统筹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实施,进一步突出跟踪审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完善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机制。牵头部门安排本地区政策跟踪审计重点内容,实施部门将被审计部门职责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有效结合,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对基层落实情况要有一定的抽审面,确保审深审透。
——加大政策落实情况分析力度。加强对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总体分析,既揭示有关部门和地方落实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也要结合实际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提出改进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二)财政审计。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促进统筹财政资源、提升财政资金安全规范绩效、促进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为目标,加强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预决算管理及财务报告情况。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运用“预算执行 重点事项”等审计模式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重点关注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与财政资金直接相关的政策目标、投资项目、重大任务的落实和推进情况,地方部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情况,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财政直达资金机制建设与管理,财政设立的各类资金管理使用,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情况,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要求等情况,推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适时开展决算草案审计和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关注政府及部门管理的各类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开展税收制度建设和收入征管情况审计。
——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部署,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促进地方政府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三)科技和文化审计。以推动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活力城市、落实科技强市和文化强市战略、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领域专项资金和项目审计。
——科技研发和创新体系建设情况。围绕市级科技创新驱动专项等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支持市级重点企业项目资金、配套省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政策优惠以及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等情况,促进重大科技攻关有效实施、科研项目管理持续完善。
——文化事业发展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情况。围绕文化事业发展资金、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专项资金、政府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利用、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改革和经营发展、小微文化企业扶持情况等,推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传承老区红色文化精髓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四)农业农村审计。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加强对涉农资金、乡村振兴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资金和项目的审计。
——聚焦扶贫审计和乡村振兴审计有效衔接,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要求,以“政策”“资金”和“项目”为主线,重点关注规划制定、资金安排、人才保障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政策措施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等情况,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研究建立解决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促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样板。
——聚焦粮食安全,加强对涉农资金的审计。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等内容,重点关注种质资源和耕地保护情况,推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重点关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集约节约农业建设用地、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支撑保护体系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资源利用等方面情况,推动发展现代农业、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五)民生审计。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持续关注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工程,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稳就业相关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受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围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社会保险基金使用和运行风险等,促进社会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有效,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彩票资金、捐赠资金、优抚安置、救灾应急等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
——住房保障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资金等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和住房分配使用,以及住房保障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确保住房保障各项政策部署落实到位,推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围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改革,促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卫生健康体系改革完善情况。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情况,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健康六安专项行动战略的贯彻落实。
(六)资源环境审计。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围绕绿色六安发展战略,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探索建立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资源环境审计与环保督察、自然资源督察的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围绕各级财政安排的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等资金,重点关注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产业绿色发展等项目实施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自然资源依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情况。围绕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落实情况,河湖长制、新一轮林长制改革落实情况、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情况、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情况、以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情况等,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围绕六安茶谷、淠河生态经济带、江淮果岭、西山药库的建设,关注绿色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创建、绿色建筑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落实情况。重点关注主体功能区优化配置,统筹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一体化建设,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建设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六安美好家园。
——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组织对县区党委、政府以及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保护责任的相关市直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促进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七)公共投资审计。以稳投资、补短板、促发展,推动落实国家和省市重大投资项目为目标,加强公共投资审计力度,促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补齐补强基础设施的短板,打造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提高六安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围绕市委市政府“十四五”重大投资项目任务,聚焦全市行政区域内重大投资项目、城区基础设施强功能建设项目、宜居环境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城市综合公共服务项目,关注重大公共工程建设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政策措施是否落实,重点任务是否完成。揭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关注项目投融资体制创新。对城市基础设施、水利、交通和社会公益、重大民生等建设项目,重点关注政策落实、资金筹集与分配使用、建设管理、投资绩效、风险防控等内容,促进政府投资项目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投资绩效。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安排,开展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重点关注项目执行和绩效情况,以及债务管理情况,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和外资使用效益。
——加大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力度。加大对项目审批、项目规划、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标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监督力度,突出对串通投标、违规转包分包、虚假物资采购等问题的揭露,关注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
(八)企业审计。依法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实现审计全覆盖,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监管部门的审计。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围绕国有企业(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国有资本投资收益、资产处置、存量盘活以及债务规模、风险防控等情况,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情况。围绕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决策部署,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企业政策执行,促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围绕地方国有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等,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六稳”、“六保”,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关注政府投资基金政策落实、投资运营管理情况等,促进政府投资基金持续健康运行。
(九)经济责任审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审计监督实效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优化项目管理推进审计全覆盖。根据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和审计资源实际情况,对审计对象实施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全面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掌握重要资金决策权、分配权、管理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关键岗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实施审计全覆盖。
——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重点关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地区(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规定等情况,科学准确界定责任,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协作沟通,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等结果运用制度。探索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六、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为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坚持并完善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制度机制,坚决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进一步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牢牢把握新时代审计事业前进的正确方向。
——健全完善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实际,强化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加强对本地区重大审计事项的研究,落实好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职责,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委员会决定事项和工作部署,及时向上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审计项目计划、审计组织实施、审计结果报告等重大事项。
(二)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做到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有机统一,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强化忠诚意识、扛起政治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突出“三会一课”政治学习和教育功能,推动压实基层党组织抓理论学习的政治责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审计需求为导向,落实分层分级分类培训要求,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改进审计实务导师制,加大以审代训力度,注重在审计实践中培养能查、能说、能写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鼓励审计干部参加审计及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加强与其他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交流,组织开展双向学习、考察、调研等合作交流活动,吸收借鉴各地先进经验。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事项的监督,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市委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牢固树立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的理念,把党建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三)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要加大审计创新力度,在盘活用好审计资源上下功夫、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加强调查研究和整体构思,摸清审计对象底数,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编制好中长期审计项目库,做好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的衔接,科学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推进各级审计机关、不同类型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衔接,确保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审计高效协同实施。严格落实下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向上一级审计机关备案制度。完善审计项目执行进度动态管理机制,定期督查通报,保证计划执行效果。
——加强审计实施管理。优化审计项目实施管理,加强标准化运作。审计实施前,要加强审前调查,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审计都围绕总体目标实施,形成整体合力。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现场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审计组长负责制,明确审计组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强化审计现场时限管理和动态跟踪管理,严格审计组例会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针对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按规定调整审计策略和重点。坚持质量和效率相统一,合理调配审计资源,确保审计方案有效落实。
——加强审计结果利用。着力提升审计报告、信息和公告等审计成果运用层次和水平,更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参考。建立健全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审计结果综合关联分析,深度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更好“治已病、防未病”。
——完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税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完善案件会商、情况通报、资料查询、调查取证、案件移送等协作机制。做好与巡视、巡察工作的衔接,实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促进发挥监督合力。
——稳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健全完善各级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效机制,突出分类指导和常态化监督检查,引导部门单位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落实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责任,促进提高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水平。
(四)认真履行审计整改督促责任。将落实审计整改与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相结合,健全完善审计整改的责任机制、联动机制、督查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落实清单销号制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逐项逐条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并进行动态管理。向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整改要求要科学合理、分类施策。能够立行立改的,应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涉及体制机制或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的,应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研究改进。
——压实各方整改责任。被审计地方和单位对整改工作负有主体责任,审计机关要督促其全面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研究落实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主管部门对其主管行业、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责任,审计机关要督促其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审计机关对整改工作负有跟踪督促责任,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查验核实,严格对账销号,及时组织审计整改“回头看”。在各项审计中,均要将以前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对整改不彻底、屡审屡犯问题要严肃处理。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对有关地方、单位考核的重要参考,促进落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
——推动建立长效机制。针对审计查出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要深入研究问题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分别提出整改意见,既要整改具体问题,还要举一反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
(五)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结合“金审三期”建设,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方法、技术的革新,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为新时代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
——推动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和持续优化。完成国产化技术改造和部署,完善审计业务网络,建设好全市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分析中心,建立审计项目管理系统,自动抓取、分析被审计对象信息,实现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及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智能化。
——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加大对多行业、多部门数据的分类归集,推进各类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积累形成必要规模的审计行业数据资源库。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数据集中管理制度规范,科学设定数据访问权限,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持续强化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数据安全。
——加强数据资源分析利用。充分运用“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成果,加强对各领域、各层级、各系统间数据的关联分析,加大数据标准化模板和数据分析模型的开发、整理和应用,提高“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的数字化审计水平,建立适应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大数据”审计支撑体系,增强判断评价、感知风险等方面能力。逐步实现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数据利用价值,推进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
(六)严格依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法治建设责任,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权限、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健全完善地方审计制度体系,强化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不断提升审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审计项目质量,为新时代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
——全面落实法治建设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上位法修订情况,适时推进地方性审计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全面开展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修订、废止与上位法不符、与改革发展要求不符的规章制度。加强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配合政府裁决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
——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健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切实防范审计风险。推进以案释法,及时汇编优秀审计项目案例,充实更新审计法律法规库,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实务指引。健全完善审核复核审理标准体系,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审计质量检查全覆盖,促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督促被审计单位公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结果,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加大对虚假整改、敷衍塞责、屡改屡犯等反面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促进形成督促整改工作合力。
——强化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牢固树立绩效意识,带头过“紧日子”,严格财经纪律,严格预算约束,严格财务管理,节俭办一切事业,依法公开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加强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有关单位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六安市审计局
2021年5月25日